2013年2月1日 星期五

軍事天才凱撒風雲:上@科學館

睇完文化博物館的書畫展後,再火速閃過去尖沙嘴,因為仲有幾個展覽想去睇下。



先過去比較近火車站的科學館,主要係想去睇睇喱個關於凱撒大帝的展覽。展館正門擺了這個巨型宣傳展板,整得幾靚喎!展期至4月初,有興趣不妨去參觀。



展廳門口都幾有心思,整到好似一個羅馬城門咁。見佢好似無得打電話聽導賞,所以先順手在門口拎了leaflet簡介才入場。



看到上圖左這幅母狼像又令基爾憶起中一時那本history書,建造羅馬城的Romulus和Remus兄弟由母狼養大的傳說故事好多人都聽過,基爾就唔多講了。



展廳中這隻金鷹非常有氣勢,鷹在古羅馬是極受尊崇的天神,公元前102年成為羅馬帝國徽號;鷹也是羅馬軍旗徽號,時至今日不少國家如美國和德國依然用鷹作為國家標記。



右上圖紅色那枝就是羅馬軍旗,旗杆頂有金鷹裝飾;右下是龜甲攻城鎚,外表就像一架木頭車,中間吊住一條大木柱,據說原是由迦太基人發明,再經羅馬人改良,需動用百名士兵操作。



右上圖那個大羊頭木柱是另一款攻城槌;右下是萊茵河木橋,羅馬人在多次攻城掠地的戰爭中,很早已掌握了建造軍用木橋的技術,凱撒大帝北伐日耳曼和高盧時就經常會建造這種木橋,據說10日內就可建成長500米的木橋;圖左則是建橋用的打樁機。



凱撒時代人類還未發明火藥,打仗時就用右上圖的投石機作大炮,利用簡單的齒輪和力學原理,就可將巨石投向敵軍,直至中世紀炮彈發明之前,投石機一直是古戰場上最具威力的武器。



公元前15年維特魯維曾在凱撒大帝軍中擔任工程師,今次展出的仿古董都是按其著作《建築論》(De Architectura)復刻製成,每樣都巧奪天工令人嘆為觀止。



中國人有鐵布衫,原來羅馬人的百夫長「軟衛甲」也不輸蝕;右上圖是兵士的行裝,成篋野包括有軍旗、頭盔、斧頭、水壺、皮袋、皮鞋、煮食用的鐵鍋及其他鐵製工具,整套行裝重逾百磅;右邊星形的木樁是放在軍營四周的便攜式戰壕,以防敵人晚上突襲軍營,阻慢敵軍的進攻速度。



除了型爆的盔甲外,右上圖那座攻城塔也很特別,是攻破護城牆必須的工具,塔內除了有梯級供士兵上落外,還有多個窗口方便放箭和投石,塔身多由松木製造,具有防火功能。



葉問會用木樁柱練功,無獨有偶羅馬士兵也會用戴上頭盔的木柱作敵人來練武,用刀劍在木柱上砍劈;右上是羅馬軍隊常用的龜甲盾陣,士兵以數人一組以盾牌作群體掩護,避過敵軍亂箭火攻;右下是一座吊臂式起重機,利用吊索滑輪和轉鼓原理運載重物,是現代起重機的元祖。



龜甲盾陣可以組成12人一組的掩護軍團,百夫長會因應軍情向士兵發出不同號令,迅速改變陣式,隨時令敵軍方寸大亂,從而剋敵制勝。下圖左是另一款羅馬士兵常穿的輕型盔甲,如果睇過Cleopatra的話,應該會對喱件「戲服」有點印象,它是由鬥獸場內的角鬥士服飾演變而來。



盔甲由數段環片互相緊扣織成,穿上後士兵仍有很高的靈活性,而且環片能有效分散敵人刀劍砍劈的攻擊力,唯一缺點是較易破尖銳武器刺穿,中世紀以後這種環甲設計才漸被棄用;右圖是另一種起重裝置,原來羅馬人早在兩千年前已懂得運用多個滑輪組成吊索卸力的技術,基爾嘗試過拉動這3組滑輪吊索,果然係越多滑輪就越容易拉起重物,盡顯古人的智慧精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