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9日 星期四

俄羅斯謎旅程十七

在金環古城當中,哪個最能感受到俄羅斯的中世紀風情?


蘇茲達爾古城內的鐘樓

在市郊寧靜的酒店休息一整晚叉足電之後,翌日大清早立即就跑去感受一下蘇玆達爾古城的風貌。建城於公元1024年左右的蘇茲達爾(Suzdal),其實比之前去過俄羅斯發源地諾夫哥羅德只稍年輕百多年,比起「東正教聖城」謝爾蓋耶夫還要古老得多,由11世紀起到16世紀沙皇伊凡四世統一俄羅斯各公國的500多年間,蘇茲達爾一直是該公國大主教的駐城。



這座俄國宗教古城其實方圓只有約7平方公里,但竟然聳立了多達87座教堂及修道院,大部分是昔日的教會或來朝聖的富商出資助建的。教堂大多採用東正教「大洋蔥」鑲金星的圓拱頂、以白色石牆圍繞的傳統建築風格,成為日後首都莫斯科以至俄羅斯全國各地宗教建築的典範。20世紀初沙皇被推翻,到十月革命後進入主張無神論的蘇聯時代,蘇茲達爾也只有約12座教堂及修道院被拆卸,其餘大部分改作博物館或受保護的歷史文化遺產建築,所以蘇茲達爾被譽為保存俄國中世紀歷史文化最完善的古城。


蘇茲達爾木建築博物館 / 在村內彈奏傳統俄國樂器及演唱古老民歌搞氣氛的村姑和大叔
博物館入口的小木屋,其實是售票處 / 俄羅斯現存最古老的木建東正教堂「基督變容教堂」


坐車來到蘇爾達爾克里姆林中心城區後,先走到旁邊的木造建築及農民生活博物館參觀。作為俄國的中世紀宗教古城,蘇茲達爾似乎沒有受到17-20世紀工商業急速發展的洗禮,時間彷彿在這裏凝住了,城內也沒有修建大量新興的巴洛克、新古典主義式的建築,一般居民還是享受恬靜的鄉村生活,由中心古城區極目所見,就只有散落在大片丘陵草原上的傳統俄式小木屋。其實之前坐車時也經常在路旁見到這種俄式小木屋,不過來到蘇茲達爾才真正有機會登堂入室參觀一下。


木屋村莊內的大水井 / 小木屋內的廚房,廚具一應俱全 / 小木屋的外貌 /
屋內的嬰兒吊床 / 屋外的草坪有不少肥鵝在散步


有別於一般博物館的展示模式,這所「木造建築及農民生活博物館」其實是一個傳統的俄羅斯小村莊社區,保留的木造房子包括有教堂、農民房舍、畜欄、穀倉、水井及風車磨坊等,大部分是18世紀的建築。到了1960年代,當時的蘇聯政府由於計劃發展鄰近的另一古城弗拉基米爾,將附近的古老木建村寨也遷到蘇茲達爾保存下來,也令這裏的「木屋區」規模更大。


小木屋外貌平平無奇,但內裏尚算五臟俱全 / 桌椅一應俱全,彷彿屋主才剛出門不久 / 
爐灶上有小床鋪,方便農婦照顧小孩,寒冬時份孩子睡在灶上也可取暖 / 窗前的小花盆


在正門的小木屋接待處買過門票後(記憶中好似要另購拍照門票),就由穿上18世紀傳統俄羅斯服飾的村姑帶領,開始逐家逐戶去「洗樓」串門去。這些細小的俄式木屋外表雖然平平無奇,但原來內裏也算五臟俱全,除了有睡房、起居廳外,還有廚房、閣樓、貯物房等,雖說不上是五星級的家,但也很樸實清雅。


遊樂場的仿古搖搖板 / 風車磨坊 / 每間木屋都有小庭院,還有牲口欄、穀倉,主屋內一般有兩個間隔;為了阻隔地面寒氣,屋內地板一般距離地面半米 / 遠處的教堂塔樓


不少屋內還擺放了木睡床、掛了傳統衣飾的衣櫃、古老的織布機、嬰兒吊床、小木馬玩具等;起居室則有餐桌椅、各式瓷器餐具、古老掛鐘、風油燈等,一應俱全;廚房還有爐灶和各式炊具,甚至有薯仔蔬果等食物擺設,散發濃厚的俄式農家風情,簡直可媲美「姨媽家俬」的示範單位。至於屋外的草披地則有個遊樂場,Gael也忍不住要試玩上圖這個俄式搖搖板。


基督變容教堂 / 教堂內的主祭壇及東正教堂常見的聖像壁


在整個木屋村落中最矚目的,首推建於1758年的基督變容教堂,這座擁有奇特的木建大洋蔥塔樓的建築物,是現時俄羅斯僅存的木建東正教堂,其實它是從附近的小村莊遷移過來的,並非原址興建,規模也不及石磚建的大教堂,但當抬頭看到大洋蔥塔樓上恍如麟片的細緻雕工,確實不能不讚嘆俄國木匠一雙巧手的精湛技藝。走進教堂內,雖然不見什麼華麗裝飾或精雕細琢的神像,但中央主祭壇的聖像壁也甚宏偉,充滿莊嚴氣氛。


流經蘇茲達爾的卡曼卡河 / 跨河木橋 /
站在橋上看風景,可以看到對岸的藍頂聖母誕生大教堂及大主教宮


在木建築博物館內hea巡一圈後,再向蘇茲達爾古城及修道院建築群進發,不過首先要走過一片青蔥的鄉郊小路,還要穿越蜿蜒的卡曼卡河(Kamenka River)。已經很久沒見過真正天然的河道,見這條寧靜的卡曼卡河靜靜地流過蘇茲達爾古城旁邊,河堤兩邊還有一大片蘆葦叢隨風晃動,與一般拉直了的人工河道有很大分別,真的忍不住要在這條跨河的小木橋上駐足,欣賞一下兩岸鄉郊與古城的靚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