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5日 星期日

追憶卡通年華之八

「人生與卡通片最大的分別,是未必一定會有大團圓結局,總會有開心和不開心的時候。最重要的是,當順風順水時要學懂拿著放大鏡;當身處逆境時,就要拿著望遠鏡。」—— 基爾



來到1988年,由於功課忙了,也開始意識到要努力讀書應付大小考試,還要參與學校各式各樣的活動,留在家中看電視的時間也逐漸減少,故此可以說已到了追看卡通片的尾聲。《魔神英雄傳》是其中一齣仍有點印象的卡通,此片可算是「過關式」卡通的鼻祖,主要是講主角飛雲在創界山闖過7重考驗,打敗了魔界王,成為救世主的故事。由於每集片頭都會重覆簡介之前幾集飛雲的過關情節,所以即使漏看了也不會對劇情一頭霧水。無記於1992及2000年先後播過兩齣續集《新魔神英雄傳》及《超魔神英雄傳》,不過印象就更模糊了。

來到了全球風雲變色的1989年,兩間電視台的卡通片之戰亦進入了「愛情片爭霸」年代。無記的《相聚一刻》與亞視的《亂馬1/2》對決,其實不分上下(80年代兩間電視台的收視差距其實不算太大,至少不會像現在般的30﹕3收視點)。由於從小看無記,所以對《相聚一刻》的配音給予更高分數,當然也有人覺得亞視的配音亦非常抵死。這兩套高橋留美子的首本名作,其實風格有點接近(人物的樣子也有點相似呢),個人較欣賞響子與裕作在一間小小的一刻館中的離離合合愛情故事。《相聚一刻》其後還拍成電影及日劇,可能是《悠長假期》等一系列經典愛情日劇的先驅。至於《亂馬1/2》則比較怪力亂神,主角早乙女亂馬到中國學武(所以圖中穿起了解放裝),卻因誤墮娘溺泉而經常變得「忽男忽女」,他與女主角小茜的感情線也撲朔迷離。



為了再在「卡通大戰」中重獲上風,無記在1990年先後推出兩套風格各異卻同樣大熱的卡通,分別是西方名著改編的《長腿叔叔》及道地日本動畫《櫻桃小丸子》。前者改編自美國小說家Jean Webster於20世紀初出版的名著《Daddy Long Legs》,她來自書香世家,是美國文壇大師Mark Twain的侄孫女,以筆觸細膩動人稱著。長達40集的《長腿叔叔》卡通,故事說女主角茱蒂獲資助由孤兒院來到高中念書,並將生活遇到的所思所感以書信形式告知贊助人「長腿叔叔」,但「長腿叔叔」從來都不會回信,只扮演茱蒂的忠實聆聽者,分享她成長的喜樂與哀愁。最後在大結局,茱蒂終於能見到這個長長身影的真面目。當然不能不提的,還有唐韋琪唱的主題曲啦!

看慣畫功精細的卡通,更感到《櫻桃小丸子》那稚嫩與純真的可貴。故事主要以作者櫻桃子於70年代在日本靜岡縣的童年回憶為藍本,細緻描寫出小丸子與家人的親情,以及與同學間的真摯友情。對於「7年生」來說,更感受到那份綿綿舊情。

無記在1991年播出《娛樂金魚眼》,憑藉該套經典「發癲」卡通進一步擴大優勢。故事主要講原是富家女的千歲,因父親離世而家道中落,甚至被迫由貴族名校都會學院遷至鄉下的田舍中學讀書,還受到昔日的富貴同學白眼。幸而靠著父親留下的一條會飛天又會說話的粉紅金魚,千歲漸重拾自信,與一大班雞仔、牛仔、豬仔同學亦相處得愈來愈開心。到最後雖然千歲又重奪了父親的遺產,卻無意重返都會學院,反而選擇了當上田舍中學的掌門人。事隔十多年再看到上面千歲那誇張表情,不其然又回想起以前一面看這齣卡通,一面笑到碌地的日子……

2007年8月2日 星期四

俄羅斯謎旅程之六

參觀教堂已成為歐遊的指定動作,俄國教堂又有何特別?


俄羅斯教堂最獨特之處,莫過於其東正教色彩,這也是它們與西歐的羅馬天主教教堂最大的分別,當中又以聖彼德堡的聖伊薩基耶夫大教堂(Saint Issac Cathedral)及救主滴血教堂(Resurrection Church of Christ)最令人印象深刻。

竣工於1858年的聖伊薩基耶夫大教堂(上圖左),大拱頂塔尖高達102米(曾是聖彼德堡最高建築物),教堂內能同時容納14,000名教徒禮拜,是全球最宏偉的東正教堂。該教堂的大圓拱頂直徑逾22米,以重達20噸的黃金鑄造,展現出沙俄擊退拿破侖後的強盛國力,也令它與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教堂、英國倫敦聖彼得大教堂及意大利佛羅倫斯聖母百花大教堂,並列為世界3大圓頂式大教堂。教堂基座四周還豎立了16根、每根重達120噸的羅馬式大理石柱,其中一根巨柱的表面遺留了不少槍炮彈孔,旁邊掛了一個銅版,上面寫著﹕「這就是德國法西斯在1941至1944年間留下的罪證!」

聖伊薩基耶夫大教堂自1928年起,因蘇聯政府施壓而終止了宗教活動,改作博物館並一直沿用至今。沒有畏高症的遊人,可由教堂內的古老銅梯登上環繞大圓頂的露台,俯瞰整個聖彼德堡市及涅瓦河兩岸的靚景。此外亦可順道遊逛大教堂外是小公園,有不少流動攤檔擺賣各式紀念品(上圖左下)。這裏同時也是市中心大迴旋處的所在地,是交通的樞紐。公園旁邊坐落著古老的艾斯托利亞酒店(Astoria Hotel),紅磚外牆典雅非凡(上圖中)。至於聳立在大迴旋處中央、高逾5米的沙皇尼古拉二世騎馬銅像(上圖右),也是遊客拍照的熱點。至於坐在公園長椅子上的這名「紮馬尾的少女」,正聚精會神地為遊客畫素描,她的畫功也蠻不錯呢!



離聖伊薩基耶夫大教堂不遠處,還有這座恍如童話式城堡的救主滴血教堂。它那古典的紅磚牆襯托9個七彩繽紛的大洋蔥圓頂,使它成為聖彼德堡最漂亮的教堂。巍然屹立於嘉芙蓮運河旁的救主滴血教堂,又名基督復活教堂,也由於教堂內外陳列了不少馬賽克拼貼壁畫,故此在蘇聯時代又易名「馬賽克博物館」。

然而,這座建成於1907年的宏偉東正教教堂,其歷史卻與它那可愛的外貌不相符。它原是沙皇阿歷山大三世為紀念父皇阿歷山大二世在此間遭革命黨人行刺身亡而建的。建造此教堂時,阿歷山大三世刻意將父皇遇刺的地點完全覆蓋,運河旁原有的花崗岩地基得以完整保存下來。此外,在中央的大圓頂上,還寫了一部分瓦西里偉大祈禱經文以示哀悼。

有空的話,不妨到教堂旁的公園走走(上圖中)。到訪當天,園外還有一名女高音歌唱家向遊人獻技。在歐洲街頭,表演彈結他、吹口琴、拉小提琴甚至扮蠟像的賣藝者確實看過不少,這次還是首次在街頭欣賞地女高音的表演呢!